黄梅法院:“法院+工会”齐发力,多元解纷促和谐
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,黄梅法院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队伍教育整顿有机结合、贯通落实,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为载体,依托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机制,在落实多元解纷、提高审判质效上抓特色、出实招,以实际行动解决当事人的“急难愁盼”。
化解堵心事
在临近退休时却发现无保险可依,这让吕某等8人极为堵心。1992年,吕某等8人以临时工身份就业于黄梅县农房建材成套供应公司;2018年,因该公司改制,其8人工作关系转入县工业经济联合会,经政府审定同意,改制时为其一次性缴存社保资金;2018年12月后,因相关文件规定的出台,吕某等人享受的一次性补缴政策暂停,造成无法入保。
为了维权,吕某等8人申请过劳动仲裁,却因超时限未予受理,遂向黄梅法院提起诉讼。黄梅法院立案庭受理该案后,立即启动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,组织案件承办法官、律师、工会成立调解团,与当事人、县经济联合会和社保局三方进行协商调解,并依法确认劳动关系,裁定社保局应当为吕某等8人缴纳社保。
在“法院+工会”多方力量的协作下,看似无解的纠纷逐渐被厘清脉络,找到关键节点的症结,得以成功化解。
抚慰痛心事
2019年11月21日,在工业园区某制衣厂工作的张某珍被纽扣机意外压伤右手,经鉴定为十级伤残。张某珍多次与厂方企业协商均未果,申请工伤鉴定却以超过退休年龄为由未予受理。
一件痛心事得不到及时处理,既影响当事人的生活,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。黄梅法院立案庭在收到张某珍的诉请后,第一时间告知张某珍可选择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工作室进行免费委托调解。最终,在“法院+工会”多方力量的努力下,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,由被告企业一次性支付张某珍伤残补偿金30000元,不但抚慰了当事人心中的痛楚,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。
解决难心事
受疫情影响,包工头张某因主建设方工程款未及时结算,未能按时向15名农民工支付劳务费。项目停工、工钱未结,某村15名农民工的生活遇上了大困难,遂向黄梅法院起诉维权。
黄梅法院立案庭在受理该案后,立即通过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,指定工会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,促成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确定由包工头张某先行垫付10%劳务费7400元,下欠款分期进行支付,以快速、高效、优质的司法服务,让15名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,受到原、被告双方的一致肯定和好评。
近年来,黄梅法院通过不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,加强建立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工作机制,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。对劳动争议等案件的诉讼、调解费进行减免缓,减轻当事人的诉讼经济压力;以证据为中心,实行繁简分流、快慢分道,分类适用速裁程序、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,使每起案件的诉讼时长有保障;以司法调解为支撑,融入社会调解力量优势,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案件审结质效大幅提升。今年以来,黄梅法院已通过“法院+工会”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功处理劳动争议案件9起,且每起案件处理时长均不超过30天,既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,又为用工者、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解纷渠道。
下一步,黄梅法院将立足“法院+N”多元解纷模式,不断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,全力为群众办实事,为群众解难题,让群众在“急难愁盼”中切实感受到司法公正、司法温暖和改革实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