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启明法学课堂】网购踩雷怎么办?法律盾牌护青春

作者: 佚名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06  访问次数:1496

图一

图二

“点击‘提交订单’只是手指一动,背后其实是一份受法律保护的买卖合同成立了。”在“双十一”购物热潮来临之际,为增强高中生网络消费维权意识与法治素养,11月3日,黄冈中院立案二庭法官助理陈晨走进黄冈中学,开展“启明法学课堂”秋季学期第二讲,为现场30余名高一学生带来一堂实用的网购法律指南课。

图三

图四

课堂上,陈晨紧扣青少年消费需求,以生活中高频出现的网购场景为切入点,用通俗语言拆解网络购物的法律逻辑。她明确讲解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的核心要素:卖家在平台展示商品属于“要约”,买家选中商品提交订单即为“承诺”,订单经商家确认后双方达成合意,合同成立。“原来每次下单都是在签合同,买卖双方都得守规矩!”清晰的解读让同学们豁然开朗,对网购的法律属性有了全新认知。

针对高中生网购常见“坑”,陈晨结合真实案例梳理三类核心法律问题。以“高中生小美买到假货”为例,她明确:商家虚假宣传若构成欺诈,消费者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55条主张“退一赔三”;商家单方延期发货、取消订单属于违约,消费者有权索要赔偿。她特别提醒,遇到商家主动联系退款、以“取消会员”为由索要验证码等情况,需警惕电信诈骗,避免财产损失。

在维权实操环节,陈晨给出“四步走”清晰方案,成为同学们的“维权宝典”:第一步固定证据,留存订单截图、付款凭证等关键材料;第二步优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;第三步拨打12315热线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;第四步可向法院提起诉讼,借助小额诉讼程序实现“快审快结”。

“以前不知道买到假货可以主张三倍赔偿,今天学到的知识太实用了!”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围绕“赠品有质量问题能否索赔”“忘记付尾款定金能退吗”等问题积极提问,现场学法气氛热烈。为从源头预防纠纷,陈晨在课程最后送上网购建议小贴士:选择正规平台、辨别虚假宣传、注意避开条款陷阱等,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性消费观念,增强维权能力,实现安心购物、明白消费。

编辑: 黄冈中院
文章出处: 黄冈中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