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建议”撬动“大合规”,助力餐饮企业筑牢知产“防火墙”

作者: 张明莉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9  访问次数:27

5月8日,黄州区法院速裁庭以两起侵害某省地理标志商标权纠纷案件为契机,创新推行“司法审判+合规指引”联动机制,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,向涉案餐饮企业发出《司法建议书》,督促企业深度整改反馈。此举不仅司法审判延伸治理功能的具体体现,更是运用法治力量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探索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提供了生动实践。

两案溯源:地理标志品牌遭遇“李鬼”之困

某省地理标志品牌农产品凭独特品质和品牌价值而闻名,然而,其较高品牌价值却成为假冒侵权乱象滋生的温床,部分商家试图借助其知名品牌的市场声誉获取不当利益。2025年,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权利人发现,黄州区A、B两家餐饮企业在该品牌农产品休市期间使用假冒产品进行高价销售,涉嫌侵害其注册商标专用权。

黄州区法院受理案件后,迅速启动知识产权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通过庭前调解厘清事实:A、B企业因缺乏商标合规意识,误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菜品宣传噱头,但实际采购渠道与产地证明缺失。最终,在法院主持下,两案达成和解协议:涉案企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,并对原告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进行合理补偿,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。

司法建议靶向“开良方” 推动行业治理关口前移

案件虽了,治理未止。黄州区法院在审理中发现,涉案企业对商标使用规范、供应链管理存在认知盲区,遂向A、B两企业分别发出量身定制的《司法建议书》,围绕法律意识提升、购销环节合规、人员管理优化等三大核心问题提出多项具体建议,其中包括“建立供应商资质核验档案”“实行菜单宣传双人审核制”“设立知识产权合规专员”等,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“指南针”。

企业整改动真格 “被动应诉”到“主动防控”

收到司法建议后,A、B两家企业迅速行动,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并向黄州区法院复函。A企业推出“案例讲解+情景模拟”培训模式,要求供应商补交产地证明及授权文件,启用电子台账系统记录食材流向,并设立兼职合规督导员,每周抽查宣传物料。B企业编制《商标使用合规手册》,在采购合同中新增“侵权责任连带条款”,对厨师长、采购主管等关键岗位增设法律风险考核,并开通员工匿名举报通道,构建全员监督网络。

“法院的建议书像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清了管理漏洞。整改不仅是避免法律风险,更是对品牌长远发展的投资。”A企业负责人表示。

发出司法建议是深化知识产权“三合一”审判机制的重要实践。此次以司法建议“小切口”,做活营商环境“大文章”,通过个案辐射行业,引导企业从“事后补救”转向“事前预防”,既保护了地理标志品牌的核心竞争力,也为餐饮行业树立了“创新与合规并重”的标杆。从“一案调解”到“行业治理”,黄州区法院将继续以司法建议为纽带,努力实现“办理一案、规范一业、惠及一方”的叠加效应,让法治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。

编辑: 黄冈中院
文章出处: 黄州区法院